公历2024年09月14日 星期六

农历

佛历 2568 年

时代需要怎样的僧才?听听福建“首届全国佛教院校优秀教师”怎么说

来源:福建省佛教协会 发布时间:2018年12月24日 分享到:

闽南佛学院

2018年12月20日,第二次全省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在福州召开,随着会议圆满,会议主题“宗教人才培养和宗教院校建设”引发广泛关注。

绍隆佛种,续佛慧命。人才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,是佛教健康发展的第一资源。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,佛教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,佛教要继续生存发展下去,更有赖于新型佛教僧才的培养。而关于佛教人才的培养,近年来一直是国宗局及中佛协所关注和重视的,11月30日中佛协主办的“首届全国佛教院校优秀教师授予仪式”便是重要的举措之一。

在此次评选活动中,三大语系佛教院校共有42位专职教师获得“优秀教师”荣誉称号,其中福建4名,他们是来自闽南佛学院的文贤法师、照愿法师、法缘法师和慧雪法师。

近日,我们来到闽南佛学院,采访了4位法师,就“时代需要怎样的僧才”听听他们的感受。

文贤法师:要做到传统与时代并重

文贤法师

佛法的弘扬,佛教的发展,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最根本的“戒定慧”基础上来展开的。在世间弘扬佛教的同时,必须坚持“爱国爱教”的原则,做到内修与外弘兼具,内修是自我提升,获得生命解脱;外弘即是服务社会、利益众生。在这个时代,佛教的发展必须是与时俱进的,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。从佛教史来看,每个时代的佛教都有不同的时代特性,只有与时俱进,时代才能接受佛教。从古至今,都遇到时代与传统冲突的问题,如果只重视时代,忽略传统,做人就没有“根”,古圣先贤的精神失于传承;若只注重传统,忽略时代性,很有可能造成“自我封闭”,难以向当下的世界去推动佛教。对于出家人而言,无论是在哪个时代,都必须具备着这两方面的素质:既要有传统的做人、文化等精神,又要有适应新时代的新事物、新思想等学习吸收,多元化地提升自己,综合包容地发扬佛教的精神。

照愿法师:掌握“法”的内涵是核心

照愿法师

培养适应时代的僧才,最为核心的就是对于“佛法内涵”的掌握。要想弘法,就必须要先有“佛法”。“佛法”从哪里来,必定是从“经教”中来的。“经教”又是如何获得,在佛学院的僧伽教育中取得就是重要的途径。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更迭,这个弘法和教育的核心本位绝对不能丢。我们应该在佛学院的教学中,抓住“佛法”的内涵,将佛法“出世间”的殊胜意义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。与此同时,佛法又是不离世间而孤立存在的,作为一名适应时代的僧才,必须要找到“佛法”与“世间法”之间的融合点,这也是在学院办学要完成的教育内涵之一。当今时代,整个世界都在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,我们既要秉持“佛法的内涵”又要适应“时代的因缘”,应对新的时代、新的弘法方式作以思考和准备,将自己“武装”成为一名既有“出世的智慧解脱”又有“入世的权巧方便”二者皆具足的现代僧伽。

法缘法师:立足传统 具备国际化视野

法缘法师

佛教如何发展,再如何变化,最根本的诸如“戒定慧”等传统佛学思想不能丢,在“内修外弘”的原则都不能放弃。佛教本身也有适应性,佛教的历史本身就是在发展中不断适应、在适应中不断发展的历史,所以,我们必须也要站在时代坐标上进行随缘调整,比如对新时代下高科技手段的掌握、对外交流交往的参与,都有助于我们拓宽眼界和思维,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,以便适应信息化、全球化等当今时代的特点,只有国际化视野,才能拥有大格局,站得高看得远,才能做到适应时代、熟悉时代。

慧雪法师:力行菩萨“三聚净戒”

慧雪法师

佛陀遗教:佛灭度后,佛弟子当“以戒为师”。在大乘佛教中,僧伽皆应践行——菩萨“三聚净戒”,即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。摄律仪戒,是佛陀为弟子制定的生活准则、行为规范、道德标准,理应清净持守,以培养高尚的品德,完善的僧格。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,是要我们广学多闻、广修善法,具备利益众生的方法、能力及素养。奉行摄律仪戒,即在内修;力行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,即是外弘。身为僧伽,无论内修、外弘,皆当努力践行菩萨“三聚净戒”。

闽南佛学院学僧排班上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