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历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

农历

佛历 2568 年

真实不妄,诚以立本 ▍等个人·听语堂第32期

来源:福建省佛教协会 发布时间:2022年03月30日 分享到:

 

 

“妄者,言非称实为妄,即不如实而说;语者,彰之在口曰语,即话由口出。”《四分律疏》中这样解释“妄语”。

 

诚信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道德传统,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。在古代,佛家所说的“妄语”,只限于直接的语言,虽然后来有了印刷术,但散播的范围毕竟有限,受骗的人不至于太多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有了新兴的印刷术,书刊报纸非常普遍,更有电话、电视、网络等可能被作为散播妄语的工具,影响就更加广泛。假若我们的诚信出了问题,不管是对个人,还是对国家,乃至整个社会,都将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。作为佛教徒,如何在生活中对治妄语,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?福州崇福寺慧光法师通过解说《十善业道经》的不妄语业,引发对如何诚实守信的若干思考。

 

了知守持不妄语的利益

 

慧光法师首先对《十善业道经》经题及内容作简要概括,她指出,“十善”是指十种善行,其中之一就是不妄语。身为出家众,于理而言,莫不是为了求证真实之道而来,而唯有因地修行真实不虚,方可求取真实之果。因此,凡有所言说,依理都应心口不相乖违,宁可舍弃身命,也不说虚妄不实之语。《大方便佛报恩经》说:“佛告阿难,人生世间,祸从口生,当护于口,甚于猛火。”可见守好上下两片嘴唇是何等的重要。而要于内心生起警觉,有力地对治妄语,就要了知不妄语的利益, 这样,践行不妄语才更有助力和推动力。

 

“若离妄语,即得八种天人所赞法。”《十善业道经》如是说。不妄语的八种利益,慧光法师遂一作了解说。

 

第一、口常清净,优钵华香。《增一阿含经》云:“佛告诸比丘,其不妄语者,口气香芬,名德远闻。是故诸比丘!當行莫妄语。如是诸比丘,当作是学。”我们既是佛子,理应遵佛教诫,从出言吐语处绵密观照,令自己心口如一,即使是庸常之言也应真诚无欺。若能如是,则能口气清新如优钵华香。

 

第二、为诸世间之所信伏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,儒家所讲的“五常”,“信”即是其中之一。子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也。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?”人无信则譬如没有套横木的牛车、马车,如何能行走呢?“上好信,则民莫敢不用情。”即上层管理者讲信用,所管理下的人则没有敢不说真话的。可见,即使从儒家角度出发,诚信二字在人际交往和国家管理中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;诚实的言语,才能为世间人所信伏,为世间人所尊重。

 

第三、发言成证,人天敬爱。因为不妄语,所以无论你是讲经说法,还是平常的人际关系,都不会让人对你产生怀疑,人们愿意选择相信你。你的言说甚至会成为他人说法时的例子,就像我们常常引用经典作证一样。

 

第四、常以爱语,安慰众生。一个不妄语的人,就连安慰众生都会更为有力。而不妄语的佛教徒,则能在见到众生苦时,内心生起悲悯,进而发起菩提心,然后以慈悲柔软的言语摄受、利益苦恼的众生,令众生得清凉自在。

 

第五、得胜意乐,三业清净。“胜意乐”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法喜充满”,是从内心里产生的喜悦,如泉水一般清凉自在。《无量寿经》中说:“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;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;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”。当我们不妄语时,首先就护住了口业,而嘴巴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,因而也护住了身业;又因为我们身口的造作都离不开意业的作用,所以同时我们还护住了意业。三业的清净,又能令他得胜意乐。

 

第六、言无误失,心常欢喜。妄语往往是由于我们的烦恼、习气作祟,所以错误总是难以避免。一个人不妄语,不欺诳众生,心地真诚清净,他所感召的自然是真实的智慧,言论的过失自然就会减少。佛法常说“生欢喜心”,有智慧的人在遇到境界时,能够善巧地以智慧来说话做事,所以不但自己能生欢喜心,同时也能令身边的有情也心生欢喜。

 

第七、发言尊重,人天奉行。不妄语之人,所言能成证,其言自然就会为人所尊重,人天尊重,自然对其所说的能欢喜奉行。

 

第八、智慧殊胜,无能制伏。妄语往往是由于烦恼、习气作祟,与之相对应,不妄语的人往往烦恼轻,智慧则会增长。若能断烦恼,则智慧殊胜,无能制伏。

 

对妄语的负面作用要有清醒认识

 

慧光法师认为,不妄语乍看好像不难,实际上我们在遇到事情时,往往下意识的会朝对自己有益的方向考虑, 这就难免会说出一些与事实相违或乖背我们心意的言语。对妄语的负面作用,《华严经》云:“若生人中,得二种果报。一者多被诽谤,二者为他所诳。” 《大智度论》也提及妄语的十罪,诸如:虽有实语,人不信受;常被诽谤,丑恶之声,周闻天下;人所不敬,虽有教敕,人不承用;常多忧愁;种诽谤业因缘等。 因此,佛弟子更应对妄语保持高度警觉。

 

佛教不只是一种宗教,也是一种文化。作为我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,佛教在对外交流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。慧光法师以2018年在我省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为例,她指出,这次以“交流互鉴、中道圆融”为主题的世界性论坛,共有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人士、专家学者参会。这样的盛况,如果没有以诚信为基,就难以取得圆满成功。以真实不妄的态度处理好佛教的对外交流,才能维护好中国佛教的形象,使之在国际佛教交流的大舞台上产生更深的影响力。

 

慧光法师进一步指出,宗教虽然是无国界的,但佛教徒却是有国籍的。因此,除了从佛教徒的角度来看不妄语的利益,从而更好地学以致用之外,作为我国的合法公民,对于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佛教徒也应该义不容辞地努力践行。建设和谐社会,离不开诚信之基。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、友爱互助和共生共荣,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的规范是不够的,还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。在道德规范体系中,诚信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,进而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。如果说社会是一个组织严密、功能齐全的系统,诚信就是这个系统内部各个构件之间的纽带或润滑剂。诚信既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,也是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,与佛教的“不妄语”理念也是一致的。假如我们的诚信出了问题,不管是对个人,还是对团体乃至整个社会, 都将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。

 

远离妄语要从心源抓起

 

作为佛子弟,究竟该如何对治妄语,以诚立本?慧光法师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抓起。

 

一是要以不妄语的果报为永久警策。佛陀三十二相中有一相为“梵音声”。佛于无量劫来未曾打过妄语,故具清净梵音,说法音声能遍传十方国土,且佛以一音演说法,众生能随类各得解。这便是佛在因地修行时,口业清净所感的殊胜果报。佛弟子都接受过因果报应的教育,但总有人只看得到当下的利益,而不能作长远观,对因果报应的信念不坚。并不是看了多少因果故事,听了多少因果道理就能产生坚定信念,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去领悟与践行。如,在为某事做决定时,你对自己的行为,或说出的言语,内心自然而然能够想到,此事或此言,对自己及他人有无利益或损害,乃至将来会招致何种的结果。妄语也许在短期内会让你尝到一些甜头,但如果深刻认识到它的负面作用,我们就会时刻观照我们的起心动念,在我们将要口出妄语时,及时警醒并予以遏止,这样日日熏习,久而久之,我们自然地就远离了妄语,不再造作妄语。

 

二是要不断清理心地尘垢,消除妄语的心源。深入观察我们的每个心念,从而产生觉知的能力,能让我们将心安住于当下,而非处于茫然散乱的状态。 修行人本为求证本性光明,若心地尘垢不除,焉能得见真谛?真谛不明,则心境浑沌;语与心连,则常造口业;妄心坚固,则妄语难绝。语言是沟通心灵、传播思想的工具,身为僧团的一员,心地明净,我们就能恰当地运用语言,满怀慈爱去安慰一切需要慰籍之人。通过随顺众生的根性,以真实不妄之语启发、引导众生守真向善。若能因持守不妄语而广与众生结缘,便可更好地以出世心作入世事,行持自他二利之事。

 

来源丨福建省佛教协会
欢迎转发朋友圈,转载请注明出处
-THE 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