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历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

农历

佛历 2568 年

厦门白鹿洞寺

来源:福建省佛教协会 发布时间:2017年12月20日 分享到:

据传,洞初开拓时,在这里建阁奉祀理学家朱熹,因朱熹曾在江西庐山建白鹿洞讲学,遂取名白鹿洞。后人在石洞中雕造一只白鹿,加以传说美化,因此有“白鹿衔烟”的传称,列为厦门“小八景”之一。

 

 

白鹿洞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4年),开山祖师为苇老和尚。在此之前,明曾建有义学,清初“迁界”,鞠为茂草。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,威略将军吴英为水师提督,为奖励文教,建造文昌殿,复构萃文亭,增置学舍为教学之所。不久,转为琳宫梵宇。乾隆十六年(1751年),代理水师提督倪鸿范倡学,乃逐僧徒,迁佛像,拆殿宇,建玉屏书院。道光四年(1824年),洞僧永瑞上人募集资金重建大观楼,自撰《重修白鹿洞序》。

 

清末民初,书院衰落,佛教再兴,先后重修、扩建寺宇,由觉斌和尚住持。后觉斌就任南普陀寺都监,由妙廉继任。建国后,1958年部队借住寺宇,曾对寺宇进行重修。1988年由旅居香港的元果法师集资兴修,扩建殿堂楼阁,新塑诸佛菩萨金像,铺砌石级、石栏。装修楼台亭阁,寺容寺貌,焕然一新。现住僧众10余人。

 

 

白鹿洞后悬崖石壁上有许多摩崖石刻,大都出自名家手书,其中有“明天启癸亥(1623年)十一月二十日,广陵朱一冯以督师剿夷至此。”和“天启癸亥,晋阳赵纡督师到此”的两行石刻,具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,为史学界所重视。